挽歌,哀悼死者的歌。陶淵明卒于宋文、元嘉四年(427)十一月,享年
六十三歲?!锻旄柙?shī)》和《自祭文》是作者生前最后的作品。這組自挽的《挽
歌詩(shī)》便作于逝世前的兩個(gè)月,即九月。
“挽歌詩(shī)”,逯本作“擬挽歌辭”,今據(jù)蕭統(tǒng)《文選》所引第三首及陶
本改。
其一(1)
有生必有死,早終非命促(2)。
昨暮同為人,今旦在鬼錄(3)。
魂氣散何之?枯形寄空木(4)。
嬌兒索父啼,良友撫我哭(5)。
得失不復(fù)知,是非安能覺?
干秋萬歲后,誰(shuí)知榮與辱?
但恨在世時(shí),飲酒不得足。
[注釋]
(1)這首詩(shī)寫剛死人斂的情景,表現(xiàn)出曠達(dá)的人生態(tài)度。
(2)非命促:并非生命短促。意謂牛死屬于自然規(guī)律,故生命并無長(zhǎng)短之分。
(3)昨暮:昨晚。同為人:指還活在世上。今旦:今晨。在鬼錄:列入鬼的名冊(cè),指死去。
(4)魂氣:指人的精神意識(shí)?!蹲髠?昭公七年》疏:“附形之靈為魄,附氣之神為魂。”散何
之:散歸何處??菪危嚎蓍碌氖w。奇空木:安放于棺木之中。
(5)索:尋找。
[譯文]
人命有生必有死,
早終不算生命短。
昨晚生存在世上,
今晨命喪赴黃泉。
游魂飄散在何處?
枯稿尸身存木棺。
嬌兒找父?jìng)奶洌?/p>
好友痛哭靈樞前。
死去不知得與失,
哪還會(huì)有是非感?
千秋萬歲身后事。
榮辱怎能記心間。
只恨今生在世時(shí),
飲酒不足大遺憾。
-----------孟二冬《陶淵明集譯注》-----------